培育電力人才 工研院舉辦首次電網學校暨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頒發典禮

工研院舉辦首次電網學校暨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頒發典禮。(資料照) 工研院舉辦首次電網學校暨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頒發典禮。(資料照)

面對能源轉型關鍵時刻,台灣能源問題的解方,除了產業與民生需攜手合作推動聰明用電及節電,並發展電網管理技術外,人才培育也是重要課題。台灣再生能源2025年目標占比將升至20%,電力產業人才需求將大大提高,為了接軌國內外能源發展趨勢與就業,推動台灣往綠能永續大邁進,工研院號召26家產學研組成「電網學校暨人才發展聯盟」,提供逾百萬元獎學金,並舉辦首次「電網學校暨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頒發典禮」,得獎學生最高可獲得3萬元獎金,希望透過獎學金,讓他們願意繼續投身電力電網領域研究,為台灣電力電網產業注入活水。獎學金得獎者包括交大學生康馬舒(SUSHIL KUMAR)、成大學生邱信瑋、中正大學學生吳昀芷等17名得獎者,其中,獲獎的印度學生康馬舒說,當初看到台灣能源轉型的政策與產業蓬勃發展,令他非常嚮往,因此決定帶著老婆來台灣讀書,一圓自己的台灣夢,也盼未來有機會能在這塊土地貢獻所學。

頒獎典禮現場有不少廠商直接反應,近來受到再生能源蓬勃發展及台商回流影響,電力供需管理成為當今顯學,電力電網產業宛如浴火鳳凰般,即將趁勢而起,因此需要大量優質電力電網人才投入,廠商如和平電廠、亞力電機等就現場加碼,只要是電網學校培育的優秀學生,就有薪資加碼至少一成的機會。廠商如海龍離岸風電團隊(NPI 與玉山合資)等則釋出歐洲培訓實習機會,學習營運知識與技能。

工研院電網管理與現代化策略辦公室技術長盧展南表示,台灣從過去70年,相關產業技術提升,但電力控制課程內容一向較吃重,不易受學生青睞,造成電力專業訓練不足,業界常面臨找不到合適的電力人才的窘境。近年來台灣做了很大的能源政策修訂,除強化自主再生能源的開發,亦加強智慧電網的建設,改善供電品質,同時更帶動跨領域人才的合作,也急需具宏觀及專業的技術人員投入。為補足電力人才缺口,工研院在劉文雄院長的號召下,今年2月26日成立電網學校暨人才發展聯盟,透過結合業界資源,發放百萬獎學金、建立師生參與的誘因,以此搭起產學研界的橋樑,藉由相互合作強化電力工程教育及專業訓練,培育國家及產業界所需人才。

大同公司總處長,同時也是電網學校暨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委員會主委的林常平表示,獎學金分為傑出專題成果獎、優秀學生獎、優秀專題提案獎三項,共有17人獲獎。另外,首次「電網學校暨人才發展聯盟奬學金」較為特別的是增設「特別獎」,由聯盟成員健格科技額外贊助提供1.5萬元獎學金,鼓勵特別從印度來台學習電力知識的學生康馬舒(SUSHIL KUMAR),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的外籍生來台修習電力相關領域學位,並留在台灣服務,回到家鄉後也能貢獻所學,提昇生活環境,促進國際交流,也是國力的延伸。

拿下優秀學生獎的成功大學電機系博士班學生邱信瑋說「我要拿獎學金出國學電力!」將3萬元獎學金全數用於出國參加電力論壇的旅費,展現他對電力產業的熱情。他表示,由於家裡是電盤製造商,從小就對電力產業很有興趣,這次能獲獎是對他非常大的肯定,會利用獎學金前往美國參加電力相關論壇,希望可以跟國外跟專家交流,學習更豐富的電力知識與經驗。

獲得傑出專題成果獎的中正大學電機系學生吳昀芷,以「小時前負載與風力發電預測研究」專題得獎,她說,不管是風力發電預測或是負載預測,大部份論文多提到以哪種模型來進行事前預測,卻較少提到預測前的資料處理,她特別深入研究並強調資料處理的重要性,因為只要經過完善的資料整理與分析後,就能提高預測準確度。

獲得特別獎的康馬舒,目前就讀交通大學電機資訊國際學位學程,他以前在印度讀書時曾遇到大停電,不但無法上課,連想搭電車回家都沒辦法,停電時間長達2、3天之久,後來才知道原來是發電廠出了問題,當時康馬舒雖然年紀很小,但心中已經有個遠大夢想悄悄茁壯,他希望有朝一日每個印度家庭電力都可以自給自足,不再深陷沒電可用恐懼當中。康馬舒說,能獲得獎學金對他來說宛如注入強心針,因為家裡經濟狀況不太好,因此會把一部分的錢寄回家裡,另一部分購買一台二手筆電,讓他能安心做研究。

「電網學校暨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頒發典禮」邀請聯盟成員大同公司、台灣汽電共生公司、台灣綜合研究院、亞力電機、和平電廠、東元電機(安華機電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海龍離岸風電團隊(NPI 與玉山合資)、健格科技、康舒科技、祥正電機、達德能源集團頒發獎金與獎狀給得獎學生。下半年也將舉辦第二次「電網學校暨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頒發典禮」,預計8月初開放申請,鼓勵更多年輕學子繼續努力,讓台灣電力產業發展可以生生不息。

訂閱必聞電子報


加入必聞網好友 必聞網紛絲頁

新聞留言板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