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GITIMES Research:智慧型穿戴裝置訴求預防醫療 然市場應用仍受限法規
DIGITIMES Research:智慧型穿戴裝置訴求預防醫療 然市場應用仍受限法規。(資料照)
物聯網裝置結合具醫療使用/照護的功能後,可協助解決部分醫療應用場景的痛點,結合大數據、人工智慧分析所產生的醫療物聯網服務,將更有力推動從「疾病診斷」轉向「預防醫療」的運作模式。DIGITIMES Research分析師杜爭璟指出,目前台灣多家消費性電子大廠除興建大數據資料庫外,也同步規劃相關醫療穿戴裝置產品線,但在醫材法規受限下,其產品定位與方向仍需時間調整。
根據國發會的人口模型預測,台灣預期在2026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比率達20%以上),對銀髮族的養生、長期照護、醫療照護的需求皆將持續增加,未來幾年台灣醫療與照護體系將面臨非常大的考驗,經由智慧型穿戴裝置的可連網應用,日常活動都連結上雲端並延伸各種加值應用服務,醫療照護也同步搭上此一順風車,廣泛應用在遠端照護、生理監測等服務,可望解決醫療的急效性需求、連結照護服務端與需求端的距離溝壑。
杜爭璟從消費需求端觀察,智慧型穿戴裝置是多數使用者接受度較高的外部介入方式,經由穿戴裝置來協助個人自主健康管理,進一步可協助患者疾病診斷與提供遠距照護,故就需求與應用面來看,智慧型穿戴裝置將是預防醫療管理的合適方案。
但醫療產業在各國皆屬管制性產業,醫材審核程序必須嚴謹規範。因應數位創新與醫療產業的結合,台灣的醫療法規除硬體限制外,醫療軟體的認證程序也仍待建立。故從生態演變快速的ICT領域切入醫療領域,如穿戴裝置能提供醫療輔助功能時,對開發廠商所面臨的各面向挑戰也相對嚴峻。
根據國發會的人口模型預測,台灣預期在2026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比率達20%以上),對銀髮族的養生、長期照護、醫療照護的需求皆將持續增加,未來幾年台灣醫療與照護體系將面臨非常大的考驗,經由智慧型穿戴裝置的可連網應用,日常活動都連結上雲端並延伸各種加值應用服務,醫療照護也同步搭上此一順風車,廣泛應用在遠端照護、生理監測等服務,可望解決醫療的急效性需求、連結照護服務端與需求端的距離溝壑。
杜爭璟從消費需求端觀察,智慧型穿戴裝置是多數使用者接受度較高的外部介入方式,經由穿戴裝置來協助個人自主健康管理,進一步可協助患者疾病診斷與提供遠距照護,故就需求與應用面來看,智慧型穿戴裝置將是預防醫療管理的合適方案。
但醫療產業在各國皆屬管制性產業,醫材審核程序必須嚴謹規範。因應數位創新與醫療產業的結合,台灣的醫療法規除硬體限制外,醫療軟體的認證程序也仍待建立。故從生態演變快速的ICT領域切入醫療領域,如穿戴裝置能提供醫療輔助功能時,對開發廠商所面臨的各面向挑戰也相對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