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亞、浩宇旗下NaviFUS系統在澳洲獲准啟動臨床試驗
健亞、浩宇旗下NaviFUS系統在澳洲獲准啟動臨床試驗。(資料照)
健亞(4130)與轉投資公司浩宇生醫共組的澳洲合資公司,致力於開發「導航聚焦式超音波」NaviFUS系統用於治療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擬在澳洲進行首次用於阿茲海默症治療的臨床試驗,評估其對於病人的安全性與潛在療效,此試驗於八月中旬獲得澳洲常春藤名校莫納許大學(Monash University)附屬阿爾弗雷德醫院(The Alfred)之臨床創新委員會與人體試驗倫理委員會許可執行,此乃世界首創以腦神經外科普遍使用的「光學導航」系統,結合浩宇專利「定位」技術,將聚焦超音波(Focused Ultrasound, FUS)精準定位於海馬迴,進行治療。
目前的標準藥物治療只對少數阿茲海默症患者有極小且短暫的症狀緩解,但對大多數病人效益有限,且治療反應差異性大。而目前唯一被歐盟核准用於治療阿茲海默症且已在歐洲上市的醫療儀器為由瑞士Storz Medical公司(該公司隸屬於年銷售額20億歐元的德國知名內視鏡與和手術器械專業公司)研發的穿顱脈衝刺激(Transcranial Pulse Stimulation, TPS)裝置,可維持或改善部分阿茲海默症的症狀,此技術採連續重複施打單次脈衝超音波的方式,最深能刺激至腦部約8公分處深,但無作用於血腦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之開啟。
而NaviFUS系統提供一嶄新的治療方式,藉由釋放聚焦式超音波能量,最深至腦內約10公分處,輔以精準導航作用至海馬迴,可有效且暫時地打開該部位的血腦屏障,除增加血管通透性、減少β類澱粉蛋白質與Tau蛋白堆積外,更可活化微膠細胞的清道夫作用並促進神經新生,以改善阿茲海默症病症的功效。前述作用已在老鼠實驗上獲得驗證,期能在澳洲的臨床試驗進一步驗證其在人體的安全性與療效。
關於選擇海馬迴為治療區域,健亞總經理朱佳真表示,健康老年人約20-30%有中度至高度的β類澱粉斑,但沒有明顯認知功能下降的問題;海馬迴是阿茲海默症認知功能退化與成人腦部主要神經新生的交集區域,研究顯示,海馬迴對於位置及空間的連結與認知有關鍵重要性,說明了阿茲海默患者的經常性迷路與遺忘與海馬迴的關聯;1996年德國解剖學家Heiko Braak的研究,證實阿茲海默症根源於海馬迴的區塊,且隨後會沿著與腦皮質其他區的許多連結而擴散;近年的影像學研究亦指出海馬迴的萎縮、β類澱粉蛋白質和Tau蛋白斑塊的形成與阿茲海默症的進程具有正相關性。因此,在長期與重複使用NaviFUS系統的刺激活化下,除加速代謝物排出外,更透過促進神經新生,希望能在臨床上觀察到治療效果。
董事長陳正指出,在一份英、法、瑞典專家聯手於2018年發表的臨床報告顯示,超過十年以上使用「健康飲食」的療法中發現,左邊的海馬迴體積有明顯增大。類似
的發現也在2018年由英、澳洲、比利時、巴西專家共同合作的回溯性分析顯示,「有氧舞蹈(Aerobic Exercise)」可使人類左邊海馬迴體積增加。陳董事長更進一步藉由研究「倫敦老司機」海馬迴因長年刺激、神經活化而使體積增加的試驗,說明NaviFUS系統試驗的突破性。原來在倫敦,必須熟悉大約二萬五千條街道及上千個地方和名勝,經過一連串考試,通過後才能拿到執照,當個倫敦計程車司機,這種知識通常需要經過三、四年才能獲得,此試驗結果顯示通過執照考試的司機們,大腦中海馬迴的灰質相對於對照組(沒有通過考試者,路線固定的巴士司機及一般人)有顯著的增加。
NaviFUS在澳洲的試驗將是世界第一個用光學導引超音波裝置作用於阿茲海默病人海馬迴的臨床試驗,除了使用阿茲海默症相關量表、β類澱粉蛋白質與Tau蛋白的生物標記作為療效指標以外,我們也將以較容易觀察且阿茲海默症病人普遍出現的憂鬱症狀之改善作為探索性療效指標,檢視其作用關連性。
今年八月七日,美國 FDA 受理 Biogen與Eisai合作開發的單株抗體Aducanumab之查驗登記,並核准其優先審查資格(Priority Review)。此藥物原本經過兩個三期臨床試驗之期中數據分析,顯示無法達到主要療效指標而中止試驗,然而,在重新分析臨床數據後,其中一臨床試驗顯示接受高劑量 Aducanumab的病人較接受安慰劑的對照組病人,在主要療效指標上達統計意義,可減緩病程進展。此單株抗體之作用機制主要在清除β類澱粉蛋白質堆積,但未標靶Tau蛋白且無促進神經新生作用。基於以上分析結果,美國FDA仍給予優先審查資格,足見在此一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上,美國FDA對於新藥物或技術冀與的高度期望。NaviFUS系統在此治療領域上,希望藉由非侵入的聚焦超音波刺激調節(Modulation)海馬迴,嘗試以多元方式(清除β類澱粉蛋白質、Tau蛋白堆積、活化微膠細胞作用及促進神經新生)進行失智症的預防與治療,屆時將是人類一大福音。
目前的標準藥物治療只對少數阿茲海默症患者有極小且短暫的症狀緩解,但對大多數病人效益有限,且治療反應差異性大。而目前唯一被歐盟核准用於治療阿茲海默症且已在歐洲上市的醫療儀器為由瑞士Storz Medical公司(該公司隸屬於年銷售額20億歐元的德國知名內視鏡與和手術器械專業公司)研發的穿顱脈衝刺激(Transcranial Pulse Stimulation, TPS)裝置,可維持或改善部分阿茲海默症的症狀,此技術採連續重複施打單次脈衝超音波的方式,最深能刺激至腦部約8公分處深,但無作用於血腦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之開啟。
而NaviFUS系統提供一嶄新的治療方式,藉由釋放聚焦式超音波能量,最深至腦內約10公分處,輔以精準導航作用至海馬迴,可有效且暫時地打開該部位的血腦屏障,除增加血管通透性、減少β類澱粉蛋白質與Tau蛋白堆積外,更可活化微膠細胞的清道夫作用並促進神經新生,以改善阿茲海默症病症的功效。前述作用已在老鼠實驗上獲得驗證,期能在澳洲的臨床試驗進一步驗證其在人體的安全性與療效。
關於選擇海馬迴為治療區域,健亞總經理朱佳真表示,健康老年人約20-30%有中度至高度的β類澱粉斑,但沒有明顯認知功能下降的問題;海馬迴是阿茲海默症認知功能退化與成人腦部主要神經新生的交集區域,研究顯示,海馬迴對於位置及空間的連結與認知有關鍵重要性,說明了阿茲海默患者的經常性迷路與遺忘與海馬迴的關聯;1996年德國解剖學家Heiko Braak的研究,證實阿茲海默症根源於海馬迴的區塊,且隨後會沿著與腦皮質其他區的許多連結而擴散;近年的影像學研究亦指出海馬迴的萎縮、β類澱粉蛋白質和Tau蛋白斑塊的形成與阿茲海默症的進程具有正相關性。因此,在長期與重複使用NaviFUS系統的刺激活化下,除加速代謝物排出外,更透過促進神經新生,希望能在臨床上觀察到治療效果。
董事長陳正指出,在一份英、法、瑞典專家聯手於2018年發表的臨床報告顯示,超過十年以上使用「健康飲食」的療法中發現,左邊的海馬迴體積有明顯增大。類似
的發現也在2018年由英、澳洲、比利時、巴西專家共同合作的回溯性分析顯示,「有氧舞蹈(Aerobic Exercise)」可使人類左邊海馬迴體積增加。陳董事長更進一步藉由研究「倫敦老司機」海馬迴因長年刺激、神經活化而使體積增加的試驗,說明NaviFUS系統試驗的突破性。原來在倫敦,必須熟悉大約二萬五千條街道及上千個地方和名勝,經過一連串考試,通過後才能拿到執照,當個倫敦計程車司機,這種知識通常需要經過三、四年才能獲得,此試驗結果顯示通過執照考試的司機們,大腦中海馬迴的灰質相對於對照組(沒有通過考試者,路線固定的巴士司機及一般人)有顯著的增加。
NaviFUS在澳洲的試驗將是世界第一個用光學導引超音波裝置作用於阿茲海默病人海馬迴的臨床試驗,除了使用阿茲海默症相關量表、β類澱粉蛋白質與Tau蛋白的生物標記作為療效指標以外,我們也將以較容易觀察且阿茲海默症病人普遍出現的憂鬱症狀之改善作為探索性療效指標,檢視其作用關連性。
今年八月七日,美國 FDA 受理 Biogen與Eisai合作開發的單株抗體Aducanumab之查驗登記,並核准其優先審查資格(Priority Review)。此藥物原本經過兩個三期臨床試驗之期中數據分析,顯示無法達到主要療效指標而中止試驗,然而,在重新分析臨床數據後,其中一臨床試驗顯示接受高劑量 Aducanumab的病人較接受安慰劑的對照組病人,在主要療效指標上達統計意義,可減緩病程進展。此單株抗體之作用機制主要在清除β類澱粉蛋白質堆積,但未標靶Tau蛋白且無促進神經新生作用。基於以上分析結果,美國FDA仍給予優先審查資格,足見在此一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上,美國FDA對於新藥物或技術冀與的高度期望。NaviFUS系統在此治療領域上,希望藉由非侵入的聚焦超音波刺激調節(Modulation)海馬迴,嘗試以多元方式(清除β類澱粉蛋白質、Tau蛋白堆積、活化微膠細胞作用及促進神經新生)進行失智症的預防與治療,屆時將是人類一大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