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共有122家PCB製造商營收超過1億美元 較2018年成長4家
2019年共有122家PCB製造商營收超過1億美元 較2018年成長4家。(圖:Pixabay)
全球PCB業界推崇的調研權威N.T.Information總裁中原捷雄(Hayao Nakahara)博士發佈NTI-100 2019 全球百大PCB 排行與業界動態,根據Dr.Hayao Nakahara的調查報告,2019年共有122家製造商營收超過1億美元進入名單內,較2018年118家成長4家。
在報告內各區域入榜家數分別為中國大陸52家、台灣27家、日本18家、南韓12家、美國4家、歐洲5家、東南亞區域4家。而這已是Dr. HayaoNakahara第25年針對全球PCB企業產值進行調查,報告特別將2019年數據與2000年數據做分析比較,在2000年,美國與歐洲分別有20家、16家上榜,但到了2019年,僅有4家、5家公司上榜,相較於中日韓台入榜數從2000年83家成長到2019年109家,不難從中看出全球PCB產業在這20年之間的轉移變化。
在2000年,全球前122大PCB製造商中,僅6家「中國大陸製造商」,其中僅汕頭超聲印製版公司(CCTC)為「中國本土製造商」,其他都是香港公司。2019年,則有52家廠商來自於中國大陸與香港。
此外2000年中國大陸前6大廠營收為9.61億美元,2019年入榜家數不僅增加到52家,總營收也達到167.35億美元。報告並提及,中國大陸有十幾家營收略低於1億美元的「邊緣」廠商,未來預料將有更多中國廠商上榜。
以中國大陸PCB生產型態來看,雖然消費型為主要應用領域,但所供應的產品仍集中於多層硬板,比重高達80%,近一年,舉國不斷加碼5G基礎建設與強推5G內需,有國家政策當助力,陸資PCB產業一條龍供應鏈策略,後續發展依舊持續強勁。
在2000年全球前122大PCB製造商中,日本入榜廠商有51家,相較於中、台、韓在入榜家數與產值均為正成長,日本2019年日榜廠商已減少到18家。2019年的總營收(111.83億美元)和2000年(119.75億美元)幾乎相同。不難看出日本PCB發展在這些年當中的掙扎。在目前發展重點上,以軟板、載板為最大宗,不過軟板由於手機市場競爭激烈,比重已降至40%,日PCB產業現階段正從通訊設備轉型至5G後續衍生之新興應用,如:汽車、機器人、生醫等,載板比重漸增,不過額外一提的是,日本廠商在電路板高階材料仍是全球最完整並具競爭力的國家。
南韓PCB產業的發展,可以說是過去20年三星電子和LG電子的縮影。整個韓國PCB產業布局也是依附著兩大品牌,像是三星電子的手機製造轉向越南,FPC生產也轉向越南。三星在中國的所有手機製造基地都已關閉,三星電機亦關閉在昆山的HDI工廠。而雖然韓國在國內生產比重有高達60%,但近年韓國PCB廠商正逐步將生產基地轉移到以北越為主的海外地區,如SIFlex在南韓已經沒有生產基地。LG Innotek關掉南韓的HDI和一般PCB工廠,目前僅集中在IC載板。
產品發展策略上,除了依附於國內品牌廠之產品策略,在智慧手機外,包括:半導體、基礎建設以及消費型產品皆有著墨,產品供應部份仍以軟板與載板為主力,比重皆超過30%。
台灣是世界最大的PCB製造區域,2019年總生產超過220億美元。但是在生產佈局上,台灣有約60%的營收來自於中國大陸,近年台商在中國大陸投資雖然仍未間斷,惟國際貿易、新冠肺炎與5G高階技術佈局的因素加總下,近年台商在台灣投資高階製程的金額屢創新高,同時為分散佈局,也開始關注其他生產基地。在生產型態上,以多層硬板、軟板、HDI板與IC載板為主。
但整體而言,台灣於各類型產品佈局相對其它國家競爭對手分散,而在被視為PCB高階技術戰場的IC載板區域上,台灣目前更是全球最重要IC載板製造國,領先韓、日、中,面對競爭激烈的國際戰局,台灣擁有先進半導體產業的先天優勢,更需提早部署PCB先進技術與智慧製造,結合半導體產業優勢之際也同時維持領先的競爭力。
在報告內各區域入榜家數分別為中國大陸52家、台灣27家、日本18家、南韓12家、美國4家、歐洲5家、東南亞區域4家。而這已是Dr. HayaoNakahara第25年針對全球PCB企業產值進行調查,報告特別將2019年數據與2000年數據做分析比較,在2000年,美國與歐洲分別有20家、16家上榜,但到了2019年,僅有4家、5家公司上榜,相較於中日韓台入榜數從2000年83家成長到2019年109家,不難從中看出全球PCB產業在這20年之間的轉移變化。
在2000年,全球前122大PCB製造商中,僅6家「中國大陸製造商」,其中僅汕頭超聲印製版公司(CCTC)為「中國本土製造商」,其他都是香港公司。2019年,則有52家廠商來自於中國大陸與香港。
此外2000年中國大陸前6大廠營收為9.61億美元,2019年入榜家數不僅增加到52家,總營收也達到167.35億美元。報告並提及,中國大陸有十幾家營收略低於1億美元的「邊緣」廠商,未來預料將有更多中國廠商上榜。
以中國大陸PCB生產型態來看,雖然消費型為主要應用領域,但所供應的產品仍集中於多層硬板,比重高達80%,近一年,舉國不斷加碼5G基礎建設與強推5G內需,有國家政策當助力,陸資PCB產業一條龍供應鏈策略,後續發展依舊持續強勁。
在2000年全球前122大PCB製造商中,日本入榜廠商有51家,相較於中、台、韓在入榜家數與產值均為正成長,日本2019年日榜廠商已減少到18家。2019年的總營收(111.83億美元)和2000年(119.75億美元)幾乎相同。不難看出日本PCB發展在這些年當中的掙扎。在目前發展重點上,以軟板、載板為最大宗,不過軟板由於手機市場競爭激烈,比重已降至40%,日PCB產業現階段正從通訊設備轉型至5G後續衍生之新興應用,如:汽車、機器人、生醫等,載板比重漸增,不過額外一提的是,日本廠商在電路板高階材料仍是全球最完整並具競爭力的國家。
南韓PCB產業的發展,可以說是過去20年三星電子和LG電子的縮影。整個韓國PCB產業布局也是依附著兩大品牌,像是三星電子的手機製造轉向越南,FPC生產也轉向越南。三星在中國的所有手機製造基地都已關閉,三星電機亦關閉在昆山的HDI工廠。而雖然韓國在國內生產比重有高達60%,但近年韓國PCB廠商正逐步將生產基地轉移到以北越為主的海外地區,如SIFlex在南韓已經沒有生產基地。LG Innotek關掉南韓的HDI和一般PCB工廠,目前僅集中在IC載板。
產品發展策略上,除了依附於國內品牌廠之產品策略,在智慧手機外,包括:半導體、基礎建設以及消費型產品皆有著墨,產品供應部份仍以軟板與載板為主力,比重皆超過30%。
台灣是世界最大的PCB製造區域,2019年總生產超過220億美元。但是在生產佈局上,台灣有約60%的營收來自於中國大陸,近年台商在中國大陸投資雖然仍未間斷,惟國際貿易、新冠肺炎與5G高階技術佈局的因素加總下,近年台商在台灣投資高階製程的金額屢創新高,同時為分散佈局,也開始關注其他生產基地。在生產型態上,以多層硬板、軟板、HDI板與IC載板為主。
但整體而言,台灣於各類型產品佈局相對其它國家競爭對手分散,而在被視為PCB高階技術戰場的IC載板區域上,台灣目前更是全球最重要IC載板製造國,領先韓、日、中,面對競爭激烈的國際戰局,台灣擁有先進半導體產業的先天優勢,更需提早部署PCB先進技術與智慧製造,結合半導體產業優勢之際也同時維持領先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