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精準醫療國家隊 中研院攜手演譯基金會擴增國人生物資料庫
中研院攜手演譯基金會一起擴增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前副總統暨中研院院士陳建仁(中左一)、中研院台灣人體資料庫負責人李德章(中左二)、演譯基金會董事長石曜堂(中右一)偕同出席
台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化社會,國家健康政策也朝向於疾病發生前超前部署,藉由發展「預防醫學、預測醫學及個人化醫療」三大領域,落實精準健康目標。中央研究院今(2021/2/3)日宣布與財團法人演譯基金會展開人體生物資料庫合作計畫,透過擴增社區型健康參與者的資訊收案量,來加速超前部署。
中研院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代表李德章與財團法人演譯基金會董事長石曜堂皆表示,此次攜手充分展現產學合作精神,有助提升人體生物資料庫的多元化,未來也將朝向串聯雙方龐大數據發展,成為國家最堅強的精準健康後援隊。
中研院人體生物資料庫目前數據量約16萬筆,此次首度與民間單位合作,希望能將數據量提高到20萬筆。
前副總統暨中研院院士陳建仁表示,精準健康是台灣生醫發展很重要的下一步,人體生物資料庫為精準健康發展的基石。透過針對本土化數據的分析,將有助為國人健康超前部署,在疾病發生前做預測、預防、甚至提供個人化治療。
因應超高齡社會來臨,精準健康已成為台灣發展的戰略之一,除有助降低醫療財政支出外,亦可以幫助國人健康老,提升國家勞動力,更透過數據應用幫助生醫產業發展。
中研院自2012年推動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的數據收集至今,已累積約16萬筆生物資料大數據,並開放民間申請資料研究,截至目前已超過180個研究案使用人體生物資料庫數據,高達200多篇研究論文於國際期刊發表,更累積超過一億人次的資料釋出使用量,顯見人體生物資料庫與精準健康對於生醫產業發展的助力,更能讓臺灣的研究實力被世界看見。
石曜堂表示,美兆人體生物資料庫成立至今已有超過14萬筆本土資料、300萬筆全球資料,具備豐富的健康參與者的數據收集經驗。健康參與者的數據將有助了解疾病發生前的各項健康數值,以預測國人生活習慣、基因型、環境等差異與疾病發生的關聯性,提前為國人健康超前部署。
中研院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代表李德章與財團法人演譯基金會董事長石曜堂皆表示,此次攜手充分展現產學合作精神,有助提升人體生物資料庫的多元化,未來也將朝向串聯雙方龐大數據發展,成為國家最堅強的精準健康後援隊。
中研院人體生物資料庫目前數據量約16萬筆,此次首度與民間單位合作,希望能將數據量提高到20萬筆。
前副總統暨中研院院士陳建仁表示,精準健康是台灣生醫發展很重要的下一步,人體生物資料庫為精準健康發展的基石。透過針對本土化數據的分析,將有助為國人健康超前部署,在疾病發生前做預測、預防、甚至提供個人化治療。
因應超高齡社會來臨,精準健康已成為台灣發展的戰略之一,除有助降低醫療財政支出外,亦可以幫助國人健康老,提升國家勞動力,更透過數據應用幫助生醫產業發展。
中研院自2012年推動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的數據收集至今,已累積約16萬筆生物資料大數據,並開放民間申請資料研究,截至目前已超過180個研究案使用人體生物資料庫數據,高達200多篇研究論文於國際期刊發表,更累積超過一億人次的資料釋出使用量,顯見人體生物資料庫與精準健康對於生醫產業發展的助力,更能讓臺灣的研究實力被世界看見。
石曜堂表示,美兆人體生物資料庫成立至今已有超過14萬筆本土資料、300萬筆全球資料,具備豐富的健康參與者的數據收集經驗。健康參與者的數據將有助了解疾病發生前的各項健康數值,以預測國人生活習慣、基因型、環境等差異與疾病發生的關聯性,提前為國人健康超前部署。